改進推動高質量發(fā)展的政績考核工作座談會強調,要完善政績考核指標體系,做到考核內容堅持緊扣中心、服務大局,考核指標注重科學精準、抓住關鍵,考核成效體現(xiàn)人民至上、為民造福。政績考核是“風向標”,上級要求往哪指示引導,基層的眼睛就往哪看,工作就往哪發(fā)力,成果就在哪體現(xiàn)。要從精準設置考核指標著眼,力求考核方式上的科學高效,把考核結果用足用好用到位,推動干部在服務高質量發(fā)展、提升民生福祉、防范化解風險中勇?lián)敗⑸谱鳛椤?/span>
科學設置指標體系,是做好干部考核的“前半篇文章”。在指標設計上多下功夫,才能更加精準地引導和激勵干部擔當作為。要把政治素質放在第一位,將政治忠誠、政治定力、政治擔當、政治能力、政治自律等細化為具體表現(xiàn),讓政治素質“大概念”實化為干部考核“微指標”。要把推動高質量發(fā)展成效和解決群眾“關鍵小事”作為重中之重,結合地區(qū)資源“有什么”、產業(yè)方向“是什么”、人民群眾“盼什么”,個性化、合理化制定考核指標,科學引導干部“跳起來摘桃子”,同時將搞“政績工程”、新官不理舊賬等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問題列入負面清單,明確底線紅線,讓干部為所當為又有所不為。
對政績考核而言,坐在辦公室里只能得到主觀看法,卷起褲腿“下河”才能捉到“活魚”。要主動深入基層干部群眾,到重大任務重大斗爭一線,在現(xiàn)場看實際效果、聽群眾“七嘴八舌”,從可感可及的具體事件中考準考實干部政績。掌握的信息越全面、看問題的角度越多維,就越能走出“不識廬山真面目”的迷局,要有全局意識、辯證思維、長遠眼光,既聽取領導班子評價,也留心人民群眾口碑,既考核“水面之上”的顯績,也考核“冰山之下”的潛績,既看發(fā)展成效是否達到預期,也看發(fā)展成本是否可以承受,既觀察有沒有盡力而為,也觀察有沒有量力而行,對干部公正合理作出評價,避免困進“信息繭房”、陷入“思維定勢”。上面千條線,下面一根針,要著力破解考核的繁瑣哲學,不讓層層加碼、多如牛毛的考核壓彎基層干部想干事、能干事的脊梁,真正為基層工作減負松綁、賦能增效。
政績考核不能“一考了之”。要讓干部看到成績單,健全完善考核結果反饋制度,把結果作為“正衣鏡”“度量衡”,使干部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,哪里還有提升空間。政績考核的初衷在于推動工作落實、激勵擔當作為,而對工作最好的推動、對干部最大的激勵,莫過于用好用對干部。要堅持考用結合,將考核結果與選拔任用、培養(yǎng)教育、管理監(jiān)督結合起來,讓有為者有位、吃苦者吃香、優(yōu)秀者優(yōu)先,把“板子”打在那些不作為、慢作為、亂作為、假作為的干部身上,真正立好能者上、優(yōu)者獎、庸者下、劣者汰的鮮明用人導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