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統計局近期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出,在國內啤酒存量競爭的當下,啤酒出口呈現出增勢。不過,這還不能說明出海已經成為中國啤酒行業(yè)的新機會。
2024年1至10月,中國累計出口啤酒量54.959萬千升,銷售金額為27.2719億元,同比增長分別為7.2%、4.6%。與此同時,今年前十個月,國內規(guī)模以上企業(yè)啤酒產量3108.0萬千升,同比減少1.8%。
從好的一面來看,中國啤酒已經有較長的出口歷史,在海外已經形成一定影響力。此外,近兩年中,越來越多的啤酒生產企業(yè)開始嘗試對外出口,或已擴大出口規(guī)模。
青島啤酒連續(xù)多年保持我國啤酒出口量第一,自1906年在慕尼黑國際博覽會榮獲金獎后,便開始銷至海外。1948年開始,青島啤酒大批量出口至新加坡,是新中國最早的啤酒出口品牌,作為出口創(chuàng)匯產品,青島啤酒創(chuàng)匯額一度占到全國的1%。
近兩年出口規(guī)模和增速都較為顯著的是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,該企業(yè)位于福建莆田。公開資料顯示,百威雪津系列產品今年將擴展至17個國家和地區(qū),出口增長33%,出口額達6.1億元。2023年,莆田海關累計監(jiān)管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出口啤酒15.65萬噸,同比增長97.65%。
今年7月,福建省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1.42噸啤酒出口新加坡,這是“泉籍”啤酒的首次對海外出口。今年上半年,千島湖啤酒共出口啤酒7300余萬元,同比增長超過150%,杭州日報將其形容為“出口熱”。
不過,出口情況同比大幅增長的前提,是此前的低基數。從海外啤酒需求端的增長性來看,也尚不明朗。
“百威雪津近年的出口量猛增,主要是因為百威將原本在其他國家或地區(qū)進行的啤酒生產,調整至更有利于出口東南亞、大洋洲的莆田雪津工廠。這對于百威來說是良好的資源調配,可以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,但未必表明海外市場對于中國啤酒的需求量有所提升,因此百威雪津出海的經驗或許較難被其他國內啤酒生產企業(yè)借鑒?!币晃黄【菩袠I(yè)資深人士向記者透露。
不過,上述消息人士進一步指出了中國啤酒出口可能存在的機遇,可能在于對目的地國大眾消費市場的挖掘以及新興市場的拓展。
他告訴記者,酒類在出口初期通常是和調味品一起銷往海外的,這樣方便進入外國的中餐廳或亞洲超市,但經過多年的市場拓展和深耕,中國啤酒已經開始走出華人區(qū),進入當地的酒吧、電商等。例如,大約十多年前,青島啤酒就已經更加注重經銷商的篩選,更傾向啟用專業(yè)酒類或啤酒經銷商,這樣就方便進入本地的酒類銷售渠道,擴大市場。
此外,一些‘一帶一路’國家也存在機會,這些國家本身生產落后,中國品牌或中國商人又在當地具有一定認可度。
位于云南澄江的撫仙湖精釀的海外銷售人員告訴記者,企業(yè)出口占比高達70%,海外客戶主要位于老撾、緬甸等國家。當地生產較為落后,中國啤酒相較更具優(yōu)勢。
不過,當前出海產量在中國啤酒總產量中占比尚不足2%,體量仍然頗為迷你。盡管已有多家啤酒企業(yè)“打卡”出海業(yè)務,但這門生意距離成為中國啤酒行業(yè)的第二增長曲線還有段距離。